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师生赴中国美术学院观展交流-j9九游会登录入口

文稿撰写: 发布者:赵胜楠发布时间:2023-04-05浏览次数:30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原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至今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1868—1940)在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由此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美术史论系为提升艺术设计学专业建设质量,加强院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于2023330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交流,行程包括参观特展与交流互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为设计与美术史论系部分教师、艺术设计学专业20级本科生及设计学、美术学硕、博士生代表50余人。在国美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参观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包豪斯学校创立100周年纪念特展”与“实用与摩登——20世纪男士时尚生活展”,以及国美民艺博物馆的“信使与国工——中国陶瓷绘画特展”。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物馆群总馆长杭间老师在“包豪斯学校创立100周年纪念特展”的前言中说道:“虽然百年间的科技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包豪斯的复杂精神却一直有常读常新之感。”在此背景下,国美推出了《包豪斯的四个问题:总体艺术的影响及不同的选择》这一纪念特展。“总体艺术”这一概念由德国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提出,他认为系统性与整体感受力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完整需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及美学领域影响深远。特展的四个主题包括“技术的分歧”、“教育真相:迟来的建筑系”、“女性的觉醒”、“人民意志,批量化的实现”。

设计博物馆典藏部负责人高原老师为师生们讲解了这一特展,他在展览筹备期间主要负责各项协调工作。该特展的四个主题呈现为四组盒状空间,环绕分布在矩形展场之中。对于特展的空间布局,高原老师解释道,由于该展厅建筑面积的限制,如何能让诸多展品巧妙地摆放在展柜及平台当中,是当时展览策划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每个主题分区的盒状空间开口错落多样,展柜、平台的高度也不尽相同,整个空间在多层分割后依旧通透,与多层次的展览主题相得益彰。





 “技术的分歧”主要展示了包豪斯的重要设计家具和海报。1919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在包豪斯宣言中提出:“建筑师们、画家们、雕塑家们,我们必须回归手工艺。”直到1923年,格罗皮乌斯在第一次包豪斯大展中发表演说——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由此,包豪斯开始转向。陶瓷工坊、玻璃工坊逐渐关闭,“包豪斯风格”开始显现。包豪斯面对技术的反思与不同选择所带来的重要成果就是:最大程度的标准化与最大程度的多样化的结合,使得设计焕发新的生命力。“教育真相:迟来的建筑系”则着重介绍了包豪斯从建校开始直至后期的建筑理念和建筑设计方案,如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巴塞尔彼得学校、柏林贝尔瑙德国工会联合会联邦学校adgb。“女性的觉醒”挑选了4位包豪斯女性的代表作品。格罗皮乌斯在培养计划中提到:任何值得尊敬的人,无论年龄与性别,其天赋和先前的教育只要被包豪斯大师委员会认可,就可以成为包豪斯的学生。“人民意志,批量化的实现”主要展示了批量化广泛实践的过程中,“人民意志”是包豪斯思想转变中的决定力量,包豪斯也因此从对“艺术与视觉”的强调转向对“社会与人民”的重视。该特展不仅向观者展示了丰富的设计作品,还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加以诠释,在精巧的空间之下梳理了包豪斯的历史线索,为观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不同的理解。

随后,师生一行参观了位于设计博物馆三楼的“实用与摩登——20世纪男士时尚生活展”。展览围绕“实用”与“摩登”两个主题,聚焦了20世纪西方男士时尚生活的变迁史,向观者展示了60年代后多元审美风格的男装,如摇滚风、波普艺术以及混搭潮。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的着装不再泾渭分明,阶层跨越、东西混合、古今交融成为常态。观者漫步在狭长的展览空间,可以发现20世纪男士服饰由上流精英的定制着装逐渐转变为丰富多样的大众成衣,并引出多元的时尚潮流。




下午,大家在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光荣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信史与国工:中国陶瓷绘画特展”。展览第一版块由“宇宙:万古长青”和“山峦:术业维新”组成,主要从瓷片与文献出发,理清陶瓷绘画在清末以前的流变线索,展示中国瓷绘的悠长历史。第二版块由“川流:玄机妙得”及“性命:体魄再造”构成,以艺术家们的瓷绘小品创作为主,强调瓷绘史上的一个别致情态——自觉地在瓷器、瓷板上进行艺术实验。第三版块是“世情:幽潜坚守”,借助瓷绘领域代表企业与所涉及的转印、釉下及珐琅等工艺技术品类,映照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兴盛。吴光荣老师对展场中的艺术家、作品及其时代意义了如指掌,还特别提示我们注意展场中16-19世纪欧洲多种文字的中国陶瓷图录及著述的重要性。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在参观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民艺博物馆后,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相聚,在阶梯教室展开了交流分享。在正式分享之前,由中国美术学院的郑巨欣教授和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毛秋瑾教授发言。郑教授对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在现今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所谓“莅临交流”的重要性。毛教授则回顾了史论系与国美同行之间以往的多次交流,并向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并发出邀请。此次到场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有:毛秋瑾老师、马双老师、周孟圆老师、李精明老师、宋健老师和张薇老师。参与此次交流的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有:郑巨欣老师、何振纪老师、陈晶老师、王侃老师、黄倩老师。为了让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充分了解有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信息,现场播放了介绍视频,内容主要涵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教学环境、授课教师、专业前景、学生就业等方面。




中国美术学院何振纪老师担任此次交流环节的主持人。交流环节主要由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组成,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苏州大学或中国美术学院的学习经历和收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代表有博士研究生胡晓、硕士研究生任政以及本科生陈启。胡晓同学主要分享了自己在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习体会,回顾了读书期间的点点滴滴,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及导师李超德教授对自己的影响,对于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解。任政同学讲述了自己在苏州大学五年来的学习经历与心得,分享了读大学之前、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对于学术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强调了学术规范的重要性。陈启同学则着重分享了自己在苏大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期望,对国美的同专业同学发出了来苏邀请。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苇怡展示了自己本科、硕士与博士阶段的丰富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说明了“三分实践,七分理论”的专业特色。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吴诗倩分享了自己有关于毕业与就业的建议,对于同学们的学业规划具有参考价值。本科生代表耿梦艺展示了自己在国美的学习成果与实践经历,同时介绍了自己参与的诸多志愿活动,向大家展示了国美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此次的交流学习,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对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也了解到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的基本情况。在交流分享环节的最后,郑教授和国美老师们向苏大老师赠送多种书籍。至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交流互动环节圆满结束。



最后,感谢郑巨欣、吴光荣、何振纪、高原等多位老师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对我院师生的热情接待。感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宋健老师对此次参观学习的组织与安排。期待双方下一次的交流互动!


文稿:任政

校对:毛秋瑾、宋健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20234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