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由“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举办的“安徽省第七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全国性会议)在淮北师范大学举行,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学者陈正俊参加了会议,提交了论文《涂山“台桑石”——中华文明早期的国家级“社”》在会议上发表。陈正俊在这次会议上发言,阐述了塗山“台桑石”的地位以及与社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涂山“台桑石”是早期的生殖崇拜遗址。这个崇拜现象在涂山后来的一些文化现象比如民俗现象中留有痕迹;包括文献资料中的诸多的佐证,指向台桑即是普遍意义上的“桑林”,而这个“桑林”直接与大禹和涂山氏有关系,是当时的除了禹会遗址之外的又一重要遗址;其可能是涂山氏国的“社”。生殖崇拜的社与桑,对于后来的文化艺术、建筑等都有巨大影响。其对于原始岩画的研究,会有重要意义。
他总结说:我们考察怀远涂山顶上的巨石,启母石与台桑石,就会发现,其一处(台桑)为“桑”也就是社;另一个(启母石)是生殖神女娲(涂山氏)。整体地看,启母石与台桑石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殖崇拜系统,这一点还是比较清楚的。至于前文提到的“拴马石”也就是“祖”,如果将来的考证能够确证的话,那将会有更大突破——不过这个考证需要更加谨慎细致的进行。
如果把台桑之台理解为高或者石台的涵义,那么这个台桑就是桑林,其实也是桑林的比较原始的形态。如果我们认为《史记·封禅书》关于“禹作社”的说法可靠,那么“台桑”也是国家级社的始祖,可以说:台桑其实是中国文明之中的较早的国家级社。而每年暮春的庙会其实就是这个最早“社祀”的遗风。
“社”以及相关原始文化现象例如“桑”的梳理,对于中国早期文明的溯源、原始岩画、雕塑等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我院学者陈正俊与安徽史学、文化界学者进行了交流。安徽省社科院史学研究所所长陈立柱先生关注此项研究,双方进行了仔细交流。
陈正俊认为,此项研究意义巨大,如果这项研究联系4公里以外的禹会村龙山文化晚期遗址,那么意义还会更加巨大,可能会产生更加深入的重要成果。
会议结束,主办方热情邀请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观当地的著名示范新农村石榴园。
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