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习强国:李超德——以大美育确立国家设计美学品格-j9九游会登录入口

文稿撰写: 发布者:赵胜楠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146


美术源于生活,美术创作是从对生活的感知开始的,感知活动渗透着艺术家的情感,融汇着理性,艺术活动中的感知、发现与表达,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艺术感知教育无论是幼儿、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感知教育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养成的训练。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还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创造活力。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讲,并由此引申开来的情智教育,就是要教育者动用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作用于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智慧和谐共生,艺术教育就是情智教育最好的载体。

一方面,美育可以引导青少年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另一方面,美育关乎青少年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关乎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在基础上的艺术感知教育和审美情趣的熏陶,使其人心向善,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就已经蕴含其中了。艺术美是被艺术家透视、熔铸了的美感理想,艺术欣赏和艺术表达训练中展现的艺术美感比现实生活的美更具有超越性,所以更加理想化。艺术创作凝结着艺术家的激情,所以作品中透露的情感会深深地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受过良好艺术教育的人,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洞察力、高尚美学追求将伴随着他的一生。

今天,面对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科技理性已经是时代审美的标志,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新人文,我们培养的设计人才就更需要高尚的审美能力,以及科学、理性、严谨的创造精神。设计虽然充满艺术的诱因,但从来不是天马行空,结合了艺术与科学的设计,如果离开了严谨的科学理性,现代设计的创新性和革命性就无从谈起,所谓时代审美价值与概念也无法提出。脱胎于大美术教育的现代设计教育,只有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握审美趣味和价值导向,才可能设计出美化人民生活和人民满意的生活产品。

美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不是将每个人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将高尚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文化化为物质创造和科技创新。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未来艺术家与设计师敏锐的发现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是指单纯的美术活动和美育教化功能,实际上是对科技创新和设计创新提出的更高美学要求,在形而上的层面将美学运用于实践的设计美学研究

设计美学是基于哲学、美学、技术美学研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赋予产品设计创新以新的灵魂,赋予产品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以美学要求。21世纪以来,新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任务对现代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当下的设计实践,还是设计理论建构,都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如何紧随设计时代的步伐,为中国的未来设计业、制造业提供积极的理论贡献与支撑,已经成为高校设计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着力思考的问题。设计离不开材料和结构的研发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新材料不断涌现,设计风格的形成又和新材料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从科学技术与材料创新的角度研究设计美学就极具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对设计起到导向作用。设计的美学要求反映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水平,体现出时代的节律,将设计美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直接呈现在公众面前。我们强调设计美学研究体现时代的品格与节律,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的广为普及,消费社会广义上的物品大流通已经成为展现设计美学意味的新载体,新的设计审美形式逐渐成为大众日常所需的消费品。科学技术发展成为创造设计美、创新设计元素无法摆脱的必要因素,设计审美进而营造起具备鲜明时代性的审美文化。科学技术与设计审美价值越来越影响消费者主体,技术经过新的组合并赋予其新的设计形式,改善了人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国力的日渐强盛,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物质生产,必然彰显民族审美精神,形成鲜明的时代审美文化,凝聚起国家美学品格。

综上所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关乎到国家美学精神与品格的提升和认同,关乎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关乎到进一步确立自身的文化话语权和设计审美趣味的表达。

原文链接:学习强国


作者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首席专家

 


网站地图